相关文章
友情链接

行道树“营养桶”沦为垃圾桶 只因它们长得太像?

  “滴灌桶”内满是垃圾

  我是给树木补水解渴的,不是装垃圾的…… 人行道上设置的“滴灌桶”成了垃圾桶 本版图片由记者 余常海 摄

  工作人员为“滴灌桶”加水

  商报记者 余常海

  一个半月状的绿色圆桶靠在树上,本是用于树木补水,由于形状与垃圾桶类似,市民就把它们混为一谈。

  从上个月开始,北碚区在城区内多条城市主干道上,设置了200多个滴灌桶,用于给树木补水解渴。意想不到的是,如今,滴灌桶内竟被沦为垃圾箱,每天清理出来的垃圾可以多达几百斤。

  一个放在路旁,一个靠在树上,功能大为不同,为何造成如此大的误会?是不是该有一个醒目的提示,让你我能一眼区分呢?

  现场

  50米路上 有20多个“垃圾桶”

  昨日上午,记者来到北碚区天生路,以五一所车站为起点,沿着该路往西南大学南门方向前行,一路能看到多个绿色大桶。初步目测,桶约1米深、半米宽,上方有一个大口。

  “这个桶是做什么的,每棵树上都有,真是奇怪。”天生路紧邻着西南大学,昨天来校报到的新生李雪也对这些桶充满了好奇,她挨次翻看了几个,每个都或多或少装了一些“雨水”,上面还漂浮着塑料袋、餐盒、矿泉水瓶等垃圾。

  记者粗略数了一下,从五一所车站至某KTV门口,沿街不到50米的路上,居然有20多个绿色塑料桶,形状呈半月状,与行道树紧紧相连,底部与地面贴合。桶的上口都有黑色网罩,有的上面堆放了垃圾,有的已破烂。伸头一看,几乎每个桶内都有垃圾,靠近餐饮门市门口的桶内里面有餐盒、竹签,靠近车站的桶内,还有一些废弃的塑料瓶及早饭。

  但让人奇怪的是,这短短50米的道路上,怎么会设置20多个垃圾桶?而且,在这些垃圾桶之间还设有双口的垃圾箱,中途也有一个垃圾站。

  市民误会 随手往桶里扔垃圾

  这些桶到底是啥?是做什么用的?记者随后在路上询问多名行人,约七成给出了同样的答案,“这难道不是垃圾桶吗?形状、颜色、大小都差不多。”

  这时,一名大妈带着小孙子从人行道上走过,大妈顺手将刚喝完的矿泉水瓶扔进桶里。大妈说,她住在北碚辽宁路,并不常走这条路,很惊讶发现路上居然有这么多“垃圾桶”,尽管与前方一个双口的垃圾箱有点不同,但为了方便,还是随手就将手中的塑料瓶扔进桶里。

  “这不是垃圾桶,是给树木浇水用的。”住在附近的市民龙应海告诉记者,这些桶刚开始安装时,大家都不知道是啥,以为是垃圾桶就朝里面扔杂物,后来看到每天有市政绿化部门的人往桶里添加水,一打听才晓得是给行道树补水用的。

  随后,记者在他的指引下,发现桶的正前方朝着马路方向,上面写有“北碚绿化滴灌桶”的字样。“字是朝着马路方向的,行人都在人行道上走,肯定注意不到,容易造成误会,把它当成垃圾桶了。”龙应海说。

  释疑

  低耗高效抗旱 专为行道树补水解渴

  桶底两根塑料小管子插入地下,可向根系土壤持续供水

  “滴灌桶是用滴水灌溉的方式给行道树补充水分,可以说是它的‘营养桶’。”昨天,北碚区城市绿化工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,重庆夏天高温期长,降水偏少,行道树对水的需求量大,尤其是名贵树木对抗旱要求更高,引进这种创新的补水设施,目的是给一些新栽的1~2年园林植物补水“解渴”或补充营养。

  他解释,水车喷洒不能完全保证每一棵树木得到全方位滋润,滴灌桶是通过桶底的两根塑料小管子插入到了地下,可以缓慢地向大树根系土壤持续供水。因为不“跑水”,每一滴水都得到充分利用,是一种低耗高效的抗旱设施。

  据介绍,从去年开始,北碚区绿化部门共陆续引进了200个滴灌桶,分别在上个月安装在天生路、缙云大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上,为一些桂花树、银杏树等较新或缺水的名贵树木补水。

  “往桶内注入30斤水,就可给树木持续3~5小时的水分或营养液。”该负责人说,滴灌桶约200元一个,成本远比之前使用的几元钱的滴灌袋高,但利用率高可以反复使用,能更好满足树木的缺水需求,最大限度保证树木的存活率。

  尴尬

  样式像垃圾桶 戴上面罩效果也不好

  200个桶约有1/5装有垃圾,每天要清理出来几百斤

  目前除了北碚区,我市九龙坡、巴南、垫江等多地也开始采用了这种滴灌桶为树木补水,市内部分区县还在进行推广。但是由于样式和普通垃圾桶类似,引起不少市民误会,导致了本应用来给行道树补水的滴灌桶“沦为”了垃圾桶。

  “从去年引进开始就出现了这种情况,至今都没有很好的办法。”北碚区城市绿化工程处负责人很无奈地说,尽管后来除了加大宣传外,还在桶上写了“绿化滴灌桶”的字样,但仍然有市民认错,200个滴灌桶约有1/5都装有垃圾,不少桶内还已经堆满,每天清理出来的垃圾可以多达几百斤。

  该负责人表示,为了避免市民误会,后来在桶口处加盖了一层黑色保护网,网眼可以防止垃圾掉入桶内,方便清理,同时也不影响每天注水进桶,但效果仍然不是很好。

  微调查

  滴灌桶像垃圾桶

  你会分辨吗

  昨天,记者通过微信、微博、QQ等方式,随机采访了113位网友。

  “从来不看,有开口且能装物品的都是垃圾桶”,56位网友表示,占49.6%;32位网友表示“不会仔细看,里面有垃圾就跟着扔”,占28.3%;25位网友则表示“会仔细看一下,不是垃圾桶不会扔”,占22.1%。

  支招

  增加视觉辨识度

  西南大学园林园艺学院,空间艺术研究所副所长代璐:作为一种低耗高效的“喷灌”设施,滴灌桶与垃圾桶如果是一样的外表,则很容易被人误会,不仅起不到为树木补水的作用,反而让垃圾堆积,或许还会损坏树木。建议滴灌桶与垃圾箱应在视觉上有所区别,如将滴灌桶的颜色做得更为丰富,使用黑色、蓝色等易于区分、辨识的颜色。此外,要避免将外形做成普通塑料桶形状,或青蛙、熊猫等易被市民误会的垃圾桶形象。

  短评

  市政设施要赢在细节

  ■本报评论员 张伟

  旨在服务于民的市政设施,因处置不当成了摆设的新闻并不鲜见:原本用于种树的木箱,因暂时闲置被当做垃圾箱;因为规划失当,盲道被店铺拦腰斩断;公园中休憩的石凳,由于没有阴凉,而鲜有游客使用……

  很多情境下,一些城市设施建设与市民的普遍认知存在着相当的疏离感和距离感,无法契合公众的使用要求,最终让好心办了坏事。

  实际上,打破公众认知的坚冰,市政设施建设要赢在细节。清晰明了的外型辨识、文字提醒和使用说明、持久深入的宣传普及、人性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,都是能够加分的。